发布日期:2025-07-07 00:54 点击次数:183
荷兰殖民时期,众多中国劳工涌入印尼,寻找生计。大多数劳工选择在西加里曼丹、苏门答腊东海岸以及爪哇等地定居,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华侨社群。1955年4月27日,周总理在访问印度时,亲切会见了这些远离故土的华侨,并深情地说道:“虽然你们选择了别的国籍,但兄弟依然是兄弟。你们如同出嫁的女儿,随时欢迎回家。”这一席话充满了温情,也表达了新中国对海外华侨的深厚感情。
新中国对东南亚各国展现了巨大的友好与善意,但随着时局变化,20世纪50年代,印尼局势急剧转变。1959年,印尼总统苏加诺通过一场政变上台,并实施了所谓的“印尼化”政策。1959年11月,“总统10号令”出台,严令外侨不得在印尼的县及县以下城市从事零售业。这一法令的出台,对华侨造成了深远影响。当时,印尼华侨约250万,占全国人口的2.6%。其中,大多数华侨在乡间经营小生意。这使得当局加紧压力,迫使许多华侨商铺关闭,商贩不得不离开家乡,迁移至大城市,造成了大量华侨的流离失所。
展开剩余81%然而,这项政策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印尼民族资本家对华侨商贸活动的不满,他们渴望取而代之,但又不敢挑战在印尼遍布的荷兰人大型工厂。对此,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立即对印尼政府提出严正抗议,并迅速安排船只准备接回那些自愿返回中国的华侨。
1960年1月23日,印尼当局发布了更加严苛的“外侨离境法令”。该法令规定,每位离境的华侨只能带三套新衣、四双鞋,且所有物品必须提前14天送检。钢琴、冰箱等11种贵重物品更是禁止携带。此时,新中国尚未具备足够的海上运输能力,尤其是在面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与禁运的情况下。中国只能租用来自香港、东南亚华侨和苏联的客轮进行接侨。
1960年2月29日,中国首次租用了4艘客轮,从印尼接回了2100多名华侨,虽然这一过程充满困难,但中国政府坚持不懈,最终在1960年2月至10月期间,通过租用多艘外籍客轮,成功将6万余名侨民接回祖国。为了更好地完成接侨任务,中国决定组建自己的远洋船队,尽管当时国内经济艰难,但周总理指示从接侨资金中拨出一部分购买远洋客轮。
经过多方考察,中国最终购买了希腊公司一艘30年船龄的报废旧船,“斯拉贝”号。原为英国的豪华邮轮“高原公主”号,这艘船曾参与过二战,报废后被希腊公司收购。中国政府花费26.5万英镑购买了这艘邮轮,并历时10个月进行修复,最终将其改名为“光华”轮,寓意“光我中华”,并成为新中国的第一艘远洋客轮。
1961年4月28日,“光华”轮从广州启航,前往印尼接运华侨。为了避免国民党军舰的袭扰,这艘船上配备了轻机枪等自卫武器,海军战士伪装成船员执行任务,并由南海舰队派遣军舰为其护航。经过6天航行,光华轮抵达雅加达港口,面对荷枪实弹的印尼军队,船员和侨民毫不畏惧,许多侨民看到祖国派来的船,纷纷激动流泪。
5月17日,光华轮将首批侨民安全运抵广州黄埔港,标志着中国首次成功撤侨。1961年底,印尼的排华事件渐渐平息,然而政局的不安定依然持续。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后,1963年4月,光华轮再次赴印尼接运侨民,共接回侨民2389名,随后的几年里,它继续执行多次撤侨任务。
然而,印尼政局并未安定下来,1965年9月30日,苏哈托发动政变上台,启动了更加激烈的反华与排华运动。1966年5月,印尼全国667所华文中小学遭到关闭,针对华侨的袭击事件频发。许多华侨商店被洗劫一空,大量华侨无家可归,被迫迁往苏门答腊的棉兰安置点。中国政府决定再次派遣“光华”轮前往印尼接回自愿返国的华侨。
这次接侨任务异常艰难,印尼当局对中国的敌意极大,且途中可能遭到美蒋军舰的攻击。为此,船员们接受了紧急训练,准备应对突发情况。1966年9月14日,光华轮再次从广州出发,前往印尼棉兰。在航行过程中,船员们高度戒备,船只一路上与美军舰机紧张对峙。特别是在越南海域时,美军战机与舰船不断尾随。
9月22日,光华轮顺利抵达印尼棉兰附近的公海,但印尼方面却拒绝让船进港。经过多次交涉,光华轮最终得以进入勿拉湾。此时,光华轮上携带的食物与淡水已经不多,若继续在公海徘徊,资源将会耗尽。经过艰难的谈判后,光华轮终于得以靠岸接回华侨。
印尼方面要求船员不允许上岸,只有接侨工作人员能上岸。工作组抵达棉兰后,立即访问了多个难侨收容所,看到许多华侨已饱受摧残,他们几乎一无所有,只剩下破旧衣物。在这些简陋的收容所里,水源稀缺,环境恶劣。然而,见到祖国派来的接侨队伍,众多华侨热泪盈眶,纷纷表示对祖国的感激与依赖。
10月3日,光华轮终于顺利接回了第一批侨民。当这些侨民登船后,齐声高唱“团结就是力量”、“大海航行需舵手”等歌曲,情绪激动。86岁的温东福老人,在登船时身无长物,曾经是印尼反对荷兰殖民的勇士,如今却衣衫褴褛。然而,在船员们的热情接待下,他感动得泪如泉涌。
其中,一位临盆的孕妇罗月云也在光华轮上迎来了新生命。1966年10月6日凌晨5点21分,罗月云顺利生下了一个男孩,孩子被命名为“光华”,象征着新生命与希望。最终,10月10日,光华轮将所有难侨安全运送回中国,圆满完成了这次意义深远的撤侨任务。
此后,光华轮继续为侨民提供帮助,直到1975年退役。它在30年的航程中,共13次赴印尼接侨,还多次运送中国援外人员。这
发布于:天津市